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来源: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
摘要
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中,整体ROE水平出现企稳迹象。
但是,ROE是仅仅触底,还是未来能够有趋势上行的预期,对于顺周期板块的资产价格而言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。
前者对应沪深300(顺周期板块)的底部震荡,类似13-14年,期间演绎其它非顺周期板块的结构性机会。后者对应沪深300(顺周期板块)的主升浪,类似09年、16-17年、20-21年。
关于未来ROE趋势的思考,本篇文章,我们主要想论证以下几个判断:
1、货币政策对ROE趋势的影响比较间接,货币政策宽松并不一定能带来ROE的回升。
2、也就是说,落到股票层面,除了14-15年的金融创新以外(银行间资金通过购买伞形信托直接进入股票市场),任何不带来ROE回升预期的货币宽松,对A股市场的顺周期板块都作用有限。
3、ROE的回升,通常是中国的宽财政政策最为有效。历史上几乎每一轮ROE上升周期都有宽财政政策的***,并且财政扩张对ROE的触底回升具有一定的领先性。
4、低乘数效应的财政扩张(减税降费)带来的是力度较弱的库存回补,对应ROE只能触底企稳,例如13-14年;高乘数效应的财政扩张(***需求)带来的是力度较强的库存回补,对应ROE趋势回升,例如09年、16-17年、20-21年。
5、美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导致的中美利率和汇率变化,并不一定能影响中国的财政政策。近期在美债利率破5%附近,推出特别国债同时提高显性赤字,也足够说明这一点。
6、年中以来,见正文图13,出现了类似蓝色库存回补的情况:减税降费为主的财政政策、原材料价格跌的足够多以后的高耗能行业库存回补,因此ROE也有企稳迹象。但是2024年能否转为粉色的库存回补,关键还看特别国债仅仅是以经济托底为目的,还是能够成为未来财政扩张的先头部队。这个问题的决断时间点,先看12月前两周的政策定调。
7、当前,我们维持第四季度策略报告中的推荐思路:倾向于寻找一些经历“戴维斯双杀”且未来可能出现产业拐点的行业,这其中,半导体周期、创新药产业链、电动车,都属于从21年下半年开始戴维斯双杀的行业,目前处于基本面和PB分位数的底部,同时具有外需属性、创新属性,并且如果中美关系稳定发展,也有受益逻辑。
01
ROE的回升,通常是中国的宽财政政策最为有效,货币政策的影响偏间接
ROE的回升,通常是中国的宽财政政策最为有效。历史上几乎每一轮ROE上升周期几乎都有宽财政政策的***,并且财政扩张对ROE的触底回升具有一定的领先性。
(1) 08年经历全球金融危机、南方冰灾、汶川地震,经济下行压力较大,在09-10年重启积极财政政策,推出四万亿;
(2) 13年相对较积极的财政政策,但由于和前两轮(98年对冲亚洲金融危机、08年对冲次贷危机)都是发力基建不同,这一轮主要是通过减税降费的方式;但是减税降费的乘数效应较弱,因此只带来了ROE的企稳;
(3) 16-17年大幅扩大赤字率和减税,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和供给侧改革;
(4) 20-21年经济受到疫情影响比较大,提高赤字率和发行特别国债,20年预算赤字率突破3%,推动经济疫后复苏;同时,全球也进行了疫后的财政大扩张。
经济从不景气转向复苏阶段,通常会经历宽货币到宽信用的过程。随着经济出现逐步修复的信号,货币宽松政策也逐步退出。所以我们能够看到,历史几乎每一次的ROE回升期都处于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过程。因此,最后看上去,ROE的回升阶段,货币政策所决定的资金利率DR007都会进入上行阶段。
但由于货币政策作用于利率,间接作用于需求端,具有时滞性,可能导致货币空转不达实体,因此有时货币政策宽松并不一定能带来ROE的回升,例如12年上半年货币宽松,但是“金融热、实体冷”现象明显,货币政策宽松没法直接影响企业盈利回升,12年下半年开始边际收紧政策,导致***政策不断低于预期,市场开始加速下滑。直接12年12月市场才开始上涨。包括14-15年的货币宽松,22-23年的货币宽松,同样没能带来ROE的上行。
也就是说,落到股票层面,除了14-15年的金融创新以外(银行间资金通过购买伞形信托直接进入股票市场),任何不带来ROE回升的货币宽松,对A股市场的顺周期板块都作用有限。
02
美国货币、财政政策对中国企业ROE的影响比较局限
(1)美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汇率、通胀、资本净流入来影响中国的企业盈利,对应的是通过成本端、部分收入端影响中国企业ROE,因此没法对A股盈利起到决定性作用,影响的主要是ROE上涨的幅度。
(2)历史上存在中国企业ROE步入上行周期,但是美国美国货币政策处于收缩的时期,例如16年,美国收紧货币政策,但是中国ROE仍然走上升周期
(3)美国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***美国自身经济,影响到中国出口,进而来影响中国的企业盈利,因此,美国财政政策也没法对A股盈利起到决定性作用,影响的主要是ROE上涨的幅度。典型的例子是20-21年,美国大规模财政政策***下,美国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,2020-21年美国20城房价指数累计涨超30%,而中国的出口也大量增加。
(4)历史上存在中国企业ROE步入上行周期,但是美国财政政策处于收缩的时期,例如13-14年美国刚刚退出QE,但是中国ROE开始企稳。
03
美国货币、财政政策,更多影响的是中国的货币政策,而财政政策影响较小
美国的货币政策会通过中美利差影响中国货币政策:美国政策利率上升→中美利差走阔→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→国际基金从新兴市场流向有高回报的美国。
在这2015年811汇改之后变得比较明显,15年之后中国货币的政策利率和美国货币的政策利率走势相近。在811汇改前,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就在不断积累。2014年以来,美国经济维持弱复苏,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。中美经济周期出现不同步,叠加金融市场风险等因素,贬值压力逐步上升。且中美货币政策分化,2014 年联储TAPER后开始筹划货币政策正常化,2015 年年末联储加息。相反,2015年中国央行三次降息降准,货币政策的错位比较明显。我们能用中间价(央行公布)与即期汇率(市场报价)的差衡量人民币与其价值的变动情况,自811汇改后,价差迅速由接近0.1缩小至0,显示本轮贬值主要是汇改后前期贬值压力的释放导致的,本质上是人民币的“价值回归”。
政政策受到海外货币、财政政策的影响较小,并且宽财政有助于稳定汇率:宽财政(前提货币政策不大幅宽松)→扩张性财政政策***总需求、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→利率上升→中美利差收窄→本币汇率回归升值。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下半年:汇率压力下,货币政策由松变紧,而财政政策没有受到太大影响,开始发力。
16年中人民币贬值的核心驱动因素:英国脱欧引发避险行情,美元指数波动走高,引发非美货币普遍对美元贬值,人民币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。同时中国经济数据相对较弱,也增加了人民币贬值压力。总体来看,当时的贬值是市场化因素影响的结果。
(1)英国意外脱钩+经济基本面较弱,人民币面临压力:6月24日,英国公投意外脱欧,避险情绪驱动美元指数走高,非美货币普遍下行。美元作为避险货币,在意外发生时往往跳涨,导致一揽子货币(包括人民币)对美元贬值,但人民币对其他货币(比如欧元)汇率则变化不大,甚至略有升值。这是下半年前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(2)经济下行压力大,8月末货币政策宽松,汇率快速贬值,但在10月末政治局会议明确表示货币政策转向:8月24日,路透社报道,“央行召集主要大型银行开会讨论有关流动性管理问题,央行表示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不变,但要求大型银行合理搭配资金的融出期限”。此举也是央行重启货币宽松的先兆之一,而同时期美元处于加息周期,中美利差的缩小预期推动人民币兑美元再次出现趋势性贬值。由于此时期中国与欧元区的经济基本面不确定性较高,美元出现了趋势性升值行情。10月28日的货币政策明确转向更是进一步推升美元汇率,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2016年末一度贬至接近7.0水平。
(3)但是,16-17年,财政政策却一直保持着比较大的力度,随着后续经济基本面回升,中美利差缩小、汇率开始企稳转向:16年7月开始重启棚改+供给侧行情。7月-11月棚改+供给侧行情,再次部署棚改《关于进一步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棚改货币化叠加供给侧改革开始发力。下游地产市场的复苏助推了上游的涨价行情,最典型的比如有色金属板块,随着下游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面积快速上升、工业生产需求加大。此外, PPP模式在国内受到大力推广,受益于PPP政策推动的建筑行业开始好转。
04
库存周期接近底部的情况下,ROE在三季报初步企稳,后续的关键点是国内财政的力度,而不是美国的货币和财政
净利率企稳出现曙光:历史上看,ROE的走势和净利率高度一致,而20-21年ROE的回升,主要是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及大规模减税降费,三费率(财务、管理、销售)的大幅度下降导致的,实际上全A的毛利率从2018年就一直下行至今,23Q3毛利率有所回升,带动净利率和ROE初步企稳。
财政扩张的形式,决定了未来库存回补的力度:目前库存已经处于低位,上游大宗商品处于相对较低位置,部分行业出现补库需求,在当前各行业普遍降杠杆的情况下,ROE需要回升,可能仍然需要大规模财政政策的***需求侧,拉动净利率的回升。
粉色库存回补:分别对应四万亿、棚改、全球疫后大放水,属于高乘数效应的财政扩张,引发的是需求爆发的库存回补,带来的是ROE的上行趋势。
蓝色库存回补:对应地方清理非标,财政扩张是低乘数效应的减税降费为主,补库动力是原材料价格跌的足够多而不是需求爆发,带来的是ROE的企稳。
年中以来,出现了类似蓝色库存回补的情况:减税降费为主的财政政策、原材料价格跌的足够多以后的高耗能行业库存回补,因此ROE也有企稳迹象。
但是2024年能否转为粉色的库存回补,关键还看特别国债仅仅是以经济托底为目的,还是能够成为未来财政扩张的先头部队。
回到近期的A股市场,三季报靴子落地、中美关系缓和预期、特别国债托底效果、美债高位回落等因素,11月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升,但是24年财政扩张的力度和ROE的趋势需要等待12月初的定调,因此,当前市场仍然围绕主题和成长板块展开。
我们维持第四季度策略报告中的推荐思路:倾向于寻找一些经历“戴维斯双杀”且未来可能出现产业拐点的行业,这其中,半导体周期、创新药产业链、电动车,都属于从21年下半年开始戴维斯双杀的行业,目前处于基本面和PB分位数的底部,同时具有外需属性、创新属性,并且如果中美关系稳定发展,也有受益逻辑。
风险提示:宏观经济风险,业绩不及预期风险,地缘政治风险等。